南山学校“1213”教学模式

作者:付娟 时间:2015-04-24 浏览量:4027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我校一直在致力课改工程,全员参与,在最近几年,我们外出观摩学习,实地考察,请优秀的一线教师到校示范传授经验,指点迷津,科组内互听互评,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到现在确立了符合我校学情的“1213”课堂模式。从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也不是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提升。我们的课堂再也不是独角戏。原来都是老师一个人主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演员在表演;学生展示形式多样,这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对每堂课都充满了期待。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从羞羞答答的回答问题到现在大部分同学能自信地讲解,我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团队意识明显得到提高。

这种模式下的“121”即是将课堂的40分钟按比例分为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讨论,展示20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3”即是同一学科教学进度,作业,课件三统一。

一.“教师讲解10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得到了解放,变得轻松了。这短短的10分钟其实包含着课前无数个10分钟和课堂上10分钟的句句精辟到位。课前准备:(1)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建设合理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励鼓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学科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集体进步,而小组与小组之间要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小组间的差距就不能太大,优生、中、差生尽量平均搭配。根据情况与科任老师协商调整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小组中每人都有角色,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独自承担的任务,明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关系到小组完成整体任务的好坏,这是个责任问题。明确小组负责人,也可以由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关键是互相信任,支持和配合。书写员、讲解员小组成员轮次多的小组给予表扬加分,鼓励成员全面发展。在全班交流中,有中心发言人,但不固定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擅长科目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鼓励薄弱科目学生发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这种平等合作的意识。小组内同学对桌排位,以六人或八人为宜,选出有能力的一名学习小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并监督完成小组学习,小组有名称,有口号,有目标,有分工合作,有团队公约。组内成员均衡搭配,实现兵教兵,兵带兵的目的,从而形成团队合作良性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2)集体备课。各科、各年级成立集体备课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流程可以有“明确任务→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完善个案”四步操作法和“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五步操作法,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反思交流。教研组个人将上周出现的典型教学案例或教学中发现的学生问题和自己存在的疑惑,通过反思的方式与大家共享。通过这个步骤可以让全组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本学科目前阶段教学环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可以在本周的教学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弥补上周出现的漏洞;同时被共享的教学反思既可能是个例,也可能是共性,大家通过交流推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师后续的发展进步。  

2、个人初备。组内各教师根据个人理解自行备课,设计和编写教案。教案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在经过充分的资料查找并参考以往教案、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教案内容必须要重点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  

3、集体研讨。主要是讨论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法和学生学法指导。常用的形式是有主讲人进行说课,然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去伪存真,矫正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合理、充实和完善,并形成学生的学习学案或预习学案。   

4、二次备课。由教师个人结合集体研讨和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优化教案。   

5、课堂实施。  

6、课后反思。课后再次进行反思与交流,对备课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行改善,实现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3)导学稿的制作。导学稿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  

导学稿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导学稿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导学稿的编制程序 :导学稿的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导学稿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文本、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编制人、审核人)

其中有两个环节需要注意:1.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2.“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4)预习指导。学生能够像小老师一样自信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环节—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基本操作步骤是: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3、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做好预习指导;4、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笔记;5、小组反馈预习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上: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的大展示。课堂上,教师应先对展示内容进行恰当分工:要求学生选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问题重点进行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二.学生展示20分钟。每个孩子都有强烈表现的欲望,每一个孩子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展示课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知道学生在自学预习环节的效果。同时在展示过程中也可以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对教师而言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疑点通过展示,质疑而得到解决。在上展示课之前,老师已经把任务分到了各组,各组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特点分配谁主讲,谁组织活动,谁板书,谁质疑……展示的内容有文字的,也有口头的。展示的形式多样

1、要求学生选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代表性的问题重点进行展示,太难不作为展示内容。2. 在课堂中,老师要做到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放开胆量说,积极引导学生提问,积极鼓励学生挑战,让学生们能够做到三个“发问”,善于发问,勇于发问,勤于发问。能及时指出或纠正部分学生展示时的不良习惯,如讲解,提问的音量;学生问题的针对性,如何提问问题等。

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与老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培训应按照课堂展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必要时要敢于叫停,老师作必要的补充。在展示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1213课改模式更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小组的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获得自己的成功。老师通过学生的讲解,质疑,争论等过程中能够捕捉学生的亮点,对子的互帮互助,小组的竞争机制可以使英语课堂气氛活泼融洽,形成学生爱学、乐学的氛围。

三 落实当堂检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当堂检测成了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课堂检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富于思考、探究的开放性的练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测内容体现针对性,能有效针对即时所学,对学和教有促进作用。检测内容具有分层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有侧重点。当堂检测分为三大类型:(1)基础知识型 针对底部学生为主,兼顾中等生;(2)基础能力型 针对中等生为主;(3)提高、拓展型 针对中等生和优秀生。有笔头检测也有口头检测。实际上我们的检测绝大多数都是贯穿在上课的各个步骤当中。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