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们写好周记
作者:蒋碧琼 时间:2018-06-20 浏览量:14203自从担任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以来,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的作文水平。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试行过很多种办法,如,
1.每周定时定量阅读名著(操作简单,厚积薄发)
2.硬性规定做读书笔记(培养阅读笔记习惯)
3.课堂作文并展示优秀范文,集中点评(调动学生积极性)
4.每周坚持朗读训练,群里打卡朗读(培养语感和表达)
5.每周雷打不动地写周记(记录点滴生活)
个人觉得,既要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又能与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周记算得上是最佳的方式。第一个学期忙着适应学校生活,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们写周记,是我第二个学期才开始去实行的教学方式,但真心感觉收获非常大。不仅对于学生,对我也是如此,“教学相长”,古人诚不我欺也。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的周记也从最初的流水账慢慢有了起色,对于周记的写法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虽然还有不少同学存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但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期待老师批改周记,并且都愿意花心思去用心写好了。当然,孩子们的或好或坏的周记也让我得到了不少的指导经验,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写好周记,我觉得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转化为文字。除非是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可以让我们毫无顾忌地在作文本上尽情撒野,否则大部分的文字都是源于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我们去认真观察生活,并且在观察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价值判断。西方有一句话说“存在即合理”,其实在周记的世界里,我们就是要把“一切存在的”用自己的认知来“合理化”,当你的思维自成体系时,一切自然会有美的呈现。譬如这一学期,我们班参加了不少学校活动,如墙报制作、美食节等,当孩子们把这些生活点滴当做自己的作文素材,故事就显得格外真实,又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所以也就容易写的生动有情感了。
苏颖倩《办墙报的乐趣》
吴惠莲《团结就是力量》
陈泽凯《美食节》
第二,融入真情实感。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里曾写道:“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是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交纳税金,做一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非常认同的,对于初中时代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作文方面习惯了“沉默”,其实他们已经模糊认识到自己有想说的话,但出于种种原因(或者感知偏弱没有能力完整地表达出来,或者是不喜欢那一套圣贤的话语,或者是对于言不由衷的话感到厌恶……),所以才导致了他们的大脑与手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鸿沟,很难跨越。
最应该做的是要尊重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学会真实记录下来。很多时候,那些天马行空般的“灵感”就像美丽的昙花一样,一瞬即逝,我们需要就是及时记录下来。需谨记:“情感是文字的灵魂”!只有你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你才可能触动自己的心灵,最终读者才有可能在你的文字里产生共鸣。
吴惠莲《成功》
时梦雪《周记》
唐亦瑞《行路难,我选择当傻子》
第三,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
相信很多人(尤其是有一定阅历的人)都喜欢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太近,近到吃喝拉撒已经占了大部分,显微镜一般呈现我们琐碎的真实,眼前的苟且;而美的情愫如同春风一般,飘然远方。多么美的怅惘……
我们强调记录真实的生活,强调真情实感,因为这实在是一种非常近便的方法,孩子们信手拈来,并不觉得为难。但这并不是周记的全部,也不是我们进行周记训练的最终目的。我们最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在周记的训练中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思考在文字里变得立体,多维度。
当我们都在忙着准备墙报的时候,思考让她领会到勤奋的重要性;
当我们被一场连绵的夏雨阻挠心烦意乱的时候,思考让她领会到“鞋湿了,晒干再出发”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还在缠绵床榻不肯起来的时候,思考让她从清晨里领会到的是“方向,不懈,坚定不移”;
……
思考让人感到快乐,思考让人变得睿智,思考,让人生更加充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让孩子们的笔变得更加灵动,不仅仅能成为生活真实的记录,更能绘出更美的图画! 周记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但在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方面不可或缺,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到底,正如我给孩子们的评语那样,让我们的灵魂变得美好,然后,美的灵魂,终有一日会与美的风景不期而遇!这是我最真诚的期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邬卓颖《勤奋》
陈蒨《一场大水引发的思考》
赵念祈《清晨》
贝冠霖《四季的风》
曹英杰《与书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