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作者:王俊燕 时间:2016-11-23 浏览量:3392广东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跟岗学员读书笔记
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完此书觉得意味深长,书中雷夫老师有趣的语言、值得借鉴的教育故事让我耳目一新。
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雷夫就这样执着地用自己的行为,用各种方式影响着孩子们做人准则,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我觉得雷夫与我们一般老师的思维很不一样,他除了教给学生考试所需的知识外,还会教给学生生活中用得着的技能。比如,雷夫通过在班里模拟发“工资”来教会学生理财,通过带着学生旅行教会他们生活技能。
雷夫说: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们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孩子们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在同学面前丢脸,老师么何尝不是呢?我们害怕领导的批评,害怕在老师们面前丢脸,害怕成为“大差生”。害怕自己说过的话,学生不听,害怕自己说话没有分量,同样,领导们也有这样的担忧。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这种被迫的状态下学习,工作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种“被动”变成“主动”呢?到底是什么在做怪呢?
卡耐基说过:“做任何事都要主动出击。”与其害怕出丑,不如奋起努力。做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如此呀! 雷夫说: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你的课堂赶走,做到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赶走恐惧、公正。通情达理,这三个词说起来是如此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这中间有一个需要我们去做的,那就是自觉自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这句话起先我不理解,但随后我明白,有些孩子从内心深出已经感受到我做好事,帮助他人是发自内人的,他们的自我修养和品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不需要老师加分,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们就已经心领神会了。像这种良好的现象就应该在班里发扬,以至扩大到了更大的面上。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奖励就能自觉遵守纪律了,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消灭“恐惧”“消灭”“害怕”,让一切都变成自觉主动的行动,想一想,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会怎样,我们面对孩子们的表情又会怎样,相信,会有美好的一天的!
雷夫在书中还提到了一点:教育需要耐心。他说:“我们应该先慢下来,一定要对孩子特别有耐心,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不可能让他们一下子就明白所有的东西。”我记得,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也提到了“慢教育”这个词。他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急,就像农业、林业一样,种下的庄稼不可能立即就能收获,总要经历一段时间。”可见,教育确实需要耐心。因为,耐心是教师的素质和责任,耐心是教师的智慧。而我们的学生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需要我们耐心保护,等待他们展示自我,发现并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谁能保证我们的学生中就没有爱因斯坦呢?如果我们对学生暂时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当众批评、挖苦、讽刺乃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和盲目地拔掉那些野草一样,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导致摧毁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雷夫做得很好,在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时犯过很多错误,他并不会一一指出,而是保留一些错误以后慢慢解决。这就是我们老师应具备的耐心。那些在学校中占大多数的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些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多少老师能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呢?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者在耐心上的考验。我们很难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毅力,但我们可以期望每一个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做学生信心的支持者。
读完雷夫,我受到很大震动。雷夫老师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