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晓霞 时间:2013-12-25 浏览量:454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阶段。新课改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未来的人才是否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开拓实践能力,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非常重要。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然而,在很多学校英语教学仍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徘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有些教师只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拼命搞“题海战术”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却忽视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认知能力、参与合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很好的得到拓展,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导致了把本来是用来交际的工具—语言,学成了又聋又哑的死的符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想方设法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开拓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现结合自己英语教学,就培养创新能力谈一些经验和看法。

第一,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也是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克服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鼓励者和欣赏着。教师在课内外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平等、充分的交流,师生间形成民主、友爱的人际关系,就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尽力爱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实际上,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思维才会不受束缚,才会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和创新。另外,为了缓解学生上课时的疲惫和紧张情绪,教师还可以适时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愉悦氛围。

第二,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设疑,才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计新颖别致、灵活性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鼓励他们打破思维定势,从同一来源材料的不同角度进行质疑,探求不同答案,引导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独树一帜,不把自己框定在教师拟定的教条内,而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创新。比如:在学完一篇较有趣味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文后,教师在黑板上给出“Key Words”,让学生自己编写一篇突出个人观点的文章,然后进行互相批阅、互相学习交流,引导他们相互质疑、探讨,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找出文章中的亮点和不足,从而使他们相互受到启发,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动机。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激发进取心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直接动力,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如果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心理意识,因而学得主动而有创新、有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备课,注意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材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境,给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机会,把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做到兴趣活动育才能,培养兴趣露才能,创造条件展才能,使兴趣、才能、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氛围中,体会用另一种言语表达的喜悦。比如,在进行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What does Kate’s mother do ? Her mother is a doctor . ”的机械替换练习后,可提出:“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sister do ?”之类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真实职业来回答,形成从机械操练到交际操练的过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运用语言、创新思维的能力。还有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语言素材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模拟各种情境会话,充当小记者、当小老师、讲故事、看英语电影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兴趣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动机,能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新的学习。

第四,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作为教师要倡导师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这方面笔者通常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状况,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能力做好,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还有经常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每上完一单元就找一些比较符合现实又不脱离教材的话题让学生进行“Free Talk ”,教师可做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学生克服遇到的障碍,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的谈论不是“有错立即纠正”,更不是还没说完就打断他们,而是讲求艺术策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一般多表扬和提出鼓励性的建议,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句话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持续性追求的意念和力量”。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励的内驱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性教学方法,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问题有意识地引入课堂,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入手,引导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勤于思考、主动探究,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才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成为语言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进而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