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作者:周秋华 时间:2015-11-30 浏览量:36521、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拿到教科书时,先阅读目录和说明部分,了解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分清单元,宏观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文,则要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
2、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试想,如果连新中国于何时成立都说不上来,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因此,学历史必须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学会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如我们熟知的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另外,注意借鉴语文、地理等学科的一些做法,如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分段并概括段意、对一整段文字划分句群,对长句子先找关键词,然后用“造句法”将这些关键词连成通顺的一句话;让学生在地图上注明发生历史大事的地点、时间、人物等。这些做法都可以短时有效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
3、 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要注意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如学习唐朝,应注意把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小专题下再进一步细分,如手工业下的纺织、陶瓷、冶铸等;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一个朝代的兴亡(建立、巩固、发展、衰落、灭亡),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等。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
4、 学会联系跨学科的知识
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在历史学习中,应注意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政治、地理等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甘肃敦煌莫高窟时,适时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联系了有关甘肃的地理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思维认识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乐趣。
5、 尝试自我分析和评价学习效果
测试是目前评价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自拟试题,同学之间交换答题,对于老师统一发的练习题和测试题,要注意以下方面: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题目的类型,明确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认真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并查找失误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6、敢于质疑
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一些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甚至被证明是错误。因此,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判断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有关参考资料、练习题、教师的结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有理有据地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则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