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课改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启示与反思
作者:黄光益 时间:2014-01-03 浏览量:42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我校“1213”课改模式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说特点
1、 教育理念之变
我校“1213”课改教学模式要求改变过去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互帮互学,勤于动手动口等各种能力。南山学校“1213”的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更是如鱼得水。“1213”教学模式,即1—学生预习时间10分钟,2—学生展示时间20分钟,1—课堂检测反馈10分钟,3—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相互统一。它体现的不仅仅是课堂时间分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它改变了以往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是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课堂组织形式之变
“1213”课堂教学模式按照“既竞争又合作”的原则把班级成员分成六个小组,6-8人为一组,桌对桌,面对面,组内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但角色不固定:组长兼主唱热---负责整个小组的各项事务,书法“家”——负责书写和板书,演讲“家”——负责讲解,批评“家”——负责质疑,不同的课型,轮换扮演,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个个能当“家”。有专家呼吁:“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合作学习。”南山学校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从这里找到理论根据。通过对学生的优化组合,提倡“围读”、“围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共享资源,共同讨论交流,共同进步;提倡“督学”、“比学”,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提倡“讲学”、“问学”,让学习在展示中锻炼能力,在探究中解答问题。
3、教学评价方式之变
新课改要求教学评价由过去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南山学校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地调整本校课堂评价标准。从改革伊始,南山学校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敢于自我表现。讲解时要自信、条理,讨论时要大胆、创新,围读时要大声、有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加分或扣分,这些分数会及时地纳入班级学生成长银行,成长银行的存款多少与学生成绩和学位、社会实践、奖学金等挂钩。这样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全面发展。
二、 说启示
1、 新观念,新开始
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调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和创新性,直接造成思想品德教师照本宣科,重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成了空洞的说教课。教师教学失去了真实的基础,学生就难免会产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误解和偏见。因此,理论和实践一再告诉思想品德教要改变旧的观念,去接受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我校“1213”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榜样,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 )“展示你自己”
有位专家认为,孩子需要自由,需要展示自己。南山中学的教学改革正是抓住了孩子的最根本心理需求。因而,思想品德课要活起来,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展示的环节和情景。比如在上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感受青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放心的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去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优点,道出青春的喜悦与烦恼。在展示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 “合作就是力量”
英国的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和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南山学校“1213”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是很好的示范。当你步入南山学校,去感受一次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班级学生已经分成了六大组,课堂伊始,教师陈述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完成分配的目标任务,制作本目标的知识提纲,每个小组由小组长执笔,其他成员梳理知识点,构思提纲的形式,让提纲既完整又富有个性。先是小组内部合作讨论,求同存异,然后,各小组轮换派出各大“家”带着“成果”和“困惑”上台板书、讲解,其余小组可以质疑、解惑,教师适当点拨,整个课堂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也可以很精彩。
3 )“不打无准备之仗”
“1213”教学模式的预习环节可以说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学生要有学习准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和目标去预习,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引发学生对新课会产生期待和困惑,因而,新课中就能做到有的放失,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学习抽象的概念时,教师要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材料,帮助理解新知识。比如在上九年级的《科学发展观》这一课时,教师在上新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一战略思想,比如上网查询,让父母讲述,还可以在社区做访问调查等,让学生在调查中感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该怎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为理解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4 )“一分钟抢答法”
“一分钟抢答法”,具体方法是,在课前或课后,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学生说一句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复习和反馈。比如在上完八年级《平等待人》一课时,为了复习了解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挑战,学生主动站起来说一句话,作为上节课知识的复习,教师依据各小组回答的问题及时加分,这样既可以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说反思
1、如何让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
“1213”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困惑一:学生动起来了,动静该如何结合?很多教师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活了,课堂就乱起来了,教师很难收回来了,课堂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状况。课堂氛围太过活跃而难以掌控,学生的确很快乐,但往往繁华的背后透露的是空乏,喧嚣背后隐藏的是浅尝辄止。如何做到“活”而不“乱”值得深思,去探索,去总结。
2、如何充分挖掘双困生的潜力
“1213”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困惑二:课堂只有一些优秀学生活跃的声音而少有双困生的影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遭遇过类似的尴尬,当轮到一位双困生上台去讲解时却是寥寥数语或是一言不发,或是启而不发。过后,这位学生曾经给笔者写过这样的一封信,说在上台前我准备得很充分,但一上台就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云,真的很愧疚。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也很愿意表现自己,但有时事与愿违。所以,如何充分挖掘双困生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如何把握课堂“自学”与学生“围学”与教师的“讲学”相结合
“1213”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困惑三:除了课堂学生的“自学”、“围学”之外,教师的“讲学”还要不要?“1213”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什么时候发挥怎样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单纯依靠学生的自学、围学,课堂教学任务未必就能完成。学生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的是潜移默化和春风化雨。由于学校出于思想品德课的考虑,目前我们的课时安排少之又少,要实现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1213”课改模式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