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作者:张美英 时间:2013-12-25 浏览量:4546

“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在学习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学习,这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广泛迁移。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难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其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造开放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和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作为合作学习应该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活泼,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学生个人内在潜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里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进行合理分组:

合作教学是以“学生分组—小组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评价”为基本教学形式。合理的小组划分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主张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合作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要注意男女生的搭配,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促进全体学生成绩共同提高。还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加深友谊,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组内成员间的协作,帮助学困生培养自信心。教师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内容易达到的目标,使其体验到成功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

(1)每组一般8人左右。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课文”来进行,包括查阅词典、思考问题、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教师应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人课堂教学设计中。初中英 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举行小组会话比赛、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会话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有利于高效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分组方法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分工合作。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对子形式合作,一般相邻两位学生为互帮对子。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备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还应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教师可设计一些必须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活动,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物质环境。

(3)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3、必须改变自身角色:

在合理确定学生的任务后,教师不是局外人旁观者,必须主动巡视和监控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时教师就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向导、促进者、参与者,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客观的认识,及时进行自我改进。

4、必须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 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自评与他评、小组评价、等级加评语、赋分加评语等相结合。这几种评价形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交互运用。在评价上,教师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内容功能,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从围绕学生学业成绩为中心的评价转向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三、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一般说来,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使用这种手段时,要对学生的听说水平做调查摸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便使所设计的讨论活动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应。

2、讨论题目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让学生能够用新学的语言来谈论实际生活中的事情。要避免设计只有少数学生才有能力参与的讨论题,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三不设计”原则:学生通过个体自学也能懂得的不设计;新《课程标准》中不做要求的不设计;脱离学生接受程度的不设计。

3、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话说、乐于说。同时,我们的讨论设计还必须 考虑以下问题,即:哪些是教师设计的?设计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所设计问题了解程度、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对设计问题的掌握程度等等。

4、讨论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组织四人讨论、八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可以根据讨论内容组织学生主持讨论会,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合作式学习更适合在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实行,同时在教学中,有时课堂气氛难以控制,产生看似热闹,其实混乱的局面。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小组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合作,把发展作为目标,把合作作为动力,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一个社会人。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