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作者:胡静 时间:2014-01-02 浏览量:4377

[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作者从语文学习制度的确立,平时作文技巧的训练,作文有效评价三个方面谈谈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方法,制度贵在坚持和落实。

[关键词]:  语文学习制度   作文技巧训练   有效的作文评价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常常是学生感觉无话可说,而语文教师则是为批阅作文而感到头痛,这痛苦一方面缘自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则是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大量的劣质作文,使得身心倍受煎熬。试想,如果批阅的大多是优秀作文,那么,批阅者的感觉应是春风拂面、身心舒爽了吧。遗憾的是,语文教师很少进入这样的佳境,这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学生开心地写,流畅地表达,老师高兴地评,实现写评高度统一的境界呢。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总结,作文教学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下面我谈谈个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 语文学习制度为作文奠基

作文的教学应基于语文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零散、混乱、随心所欲是现在作文教学的特点,学生平时没什么事情做,看书,阅读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作文的时候就自然无话可说。平时没有积累,没有观察,没有有意识的体会,语文教师必需给学生建设一个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制度,让玄妙的语文作文教学有章可循,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的语文学习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使学生学得到还看得到,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么心中有数。让班级的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规律化。走好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为下一步顺利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班级图书角的建立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广泛阅读,一方面它可以弥补学生体验生活的不足,使他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动员班上每一个孩子捐献一本书。只要不带出教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每周有两天是全开架)。积累一定素材,日积月累,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聚沙成塔。

(二)网络日志的建立

班级语文网络家园的建立。这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谁想让语文学习真正立体起来,谁就无法饶过互联网。这片已经瑰丽无比的天空早已经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堂,而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大多数在这方面观望或者驻足不前。网络就好比是一块肥沃的田土,你不用水稻高梁鲜花绿树去占领它,那么野草蓬蒿就会占领它。语文老师不把网络为我所用,那网络很可能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绊脚石。利用网络这个最时尚最快捷最广泛的渠道努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语文学习空间,化语文学习于无痕,思想教育于无痕

利用网络,教师日记、学生日记、家长日记,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家长点评、朋友点评形成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网络,促进学生表达的欲望,班级网络家园的初步形成让作文教学提高了效率,增添了活力,一个学期下来,一般学生人均发表日记60几则,点评和受评600则。从这些最简单的数据统计背后,可以看到语文制度产生的巨大变化——在对网络的深度利用上我们终于走出了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美文诵读

“语言附载着文化,附载着精神,一个民族的语言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语文教学要着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如《沁园春·长沙》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中“保持生命本色”;《边城》的“淳朴民风”(传统美德);《合欢树》中“深沉的母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儒家的执着仁厚扑面而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告诉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价值取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魏风骨在我们灵魂深处铮铮作响;《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等等都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胸怀的肥沃养料。

选取大量的优美文章,以诵读的手段来“熏陶”、”浸润”、“潜移默化”。所谓“文选烂,秀才半”。当学生阅读了较多的作品后,就有了一定量的“吸收”和“储备”,在写作构思时,思路和视野就会开阔,就能浮想联翩;在选材时,才能纵横捭阖,顺手拈来。

在推荐优秀日志,美文朗读的同时规定每日十分钟的背诵时间,结合学校的成长银行进行加分奖励制度,加强榜样的作用和语文老师的示范作用,定期进行优秀日志的展示,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

二 作文技巧训练为作文导航

“作者不仅是生活的观察者,情感的抒发者,还应是理性的思索者”

结合实例,扎实练笔,传授学生写作技法,但作文教学重在启发诱导,而又忌讳言之无物,空洞教条。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思维与遣词造句的能力呢?加强技巧训练可谓一个有效的途径。由表及里,登堂入室,循序渐进。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亦云: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从作文写作技巧入手,为文之妙渐可运斤成风,韬略在胸。

记叙文写作是基础,是重点,让学生学会描述和记叙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学会多视角去描述和记叙生活,让他们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妙。平时授课按照以下几讲进行。

第一讲、如何审题

步骤一:审清关键词语

一般命题作文,其命题均有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审题的第一步就要彻底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步骤一:审清关键词语

一般命题作文,其命题均有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审题的第一步就要彻底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步骤二:用好信息提示

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明示构思范例。

步骤三: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作文的范围比较大,必须在给定的大范围里再次定位,如果说题目范围是“面”的话,写作时就必须在这个面上确定一个“点”。这个过程就是化大为小。例如,“友善”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可以从材料提示中选择一个角度仔细考虑,要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抒一种情。比如可从材料中这一句话:“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困难,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帮助过你。

第二讲、作文结构例析

例谈记叙类作文的分类结构法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了充实感人的内容,再配以完整巧妙的结构,文章就显得更加完美。“分类结构法”是努力使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分类结构法”就是如何安排作文主体的层次和内容的具体作法。分类,即按一定的标准,把主体部分的写作内容分成几类,划出层次,然后一层一层地去写。这样做可使文章的层次分明,内容全面而充实,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共同突出中心。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时间分类

把主体部分划分成几个段,一段一段地描述。

名作举例——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以时间为顺序,用四组不同的意象表达了思乡这一主题,显得材料丰富,思路开阔。

(二)按空间分类

主体部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出几个“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逐层描述,把不同处所中的不同事件或景物细致地表现出来。

名作举例——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两个处所,一个是百草园,一个是三味书屋,前后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三)按内容分类

主体部分打破时间、空间顺序,只从内容的表达上来分类,然后逐层描述。

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作者把春景分为五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层层描写,用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春天的特点。

运用“分类结构法”时,在书写上常有三种形式。

(一)给每一层加个小标题,如前面提到的那篇考场作文主体部分依次以“酸”、“甜”、“苦”、“辣”为小标题,内容十分明确。

(二)在每一层前加一、二、三这样的序号以显示不同的层次。

(三)各层之间无明显的标记,只在每层的开头一句中使用带有明显标志色彩的词语,以显示不同的层次。

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巧设悬念,

第二:巧用抑扬,

第三:一线穿珠,

第四:镜头剪辑

第四讲、以鲜活的语言取胜

语言是文学的衣裳。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满足于“语言通顺”,则毫无文采;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

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可不可发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用一个有力的反问?……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

第一、锤炼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等。

妙用动词、形容词,使文章语言新颖脱俗,鲜活生动。对用于表示颜色、声音,形状,情态等的词语要十分讲究,描绘事物力求曲尽其妙,要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用词力求生动形象,尽量选用含义具体又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它能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第二、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可以使你的作文形象生动、鲜明突出,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词准确,富有变化,增强语言表达之美;运用叠音词,可以增强词意,表现节奏之美;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可以构成匀称和谐之美;引用名言警句,又可以获得理性思辨之美;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可以形成整齐、错综之美;巧用文言词汇,可以营造庄重典雅之美;而充分地使用修辞格,则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幻化出无限新奇夺目之美。一个普通的意思,一旦使用了修辞格,就如同涂了魔水的童话一般,从而使自己的作文焕发出亮丽的光泽,激发出魔力。

1、妙用比喻

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3、生动比拟

4、回环反复

第三、套用术语、俗语

第四、巧用课文

第五、借用歌词

第五讲、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几种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          

(2)开头概括全文。

(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  

(4)开头先写外貌。

(5)倒叙开头。

(6)用名人名言开头。

(7)用故事开头。      

(8)诗歌开头。

(9)景物描写开头。  

(10)议论开头。

(1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开头。

(12)对话开头。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自然性结尾  

第二、总结性结尾

第三、启发性结尾    

第四、抒情性结尾

第五、篇末点题。先叙事实,最后揭示写作目的,点明题意。

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六讲、细节决定成败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大起大落,偏爱悲欢离合,甚至是不写到死就不成为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认为作文创新就是要与众不同,于是就去追求离奇古怪,甚至是哗众取宠。学生们对怎样打动人这一问题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独特经历和感受,把那些“崭新的细节”写细写活。

如果把一个细节比做一枚树叶,你只看到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不够的,要看到树叶的筋脉;看到树叶上的筋脉还不够,要看清筋脉究竟是怎样曲折延伸的。一旦你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起来有深度和新意。

三 有效的作文评价为作文扬帆

作文教学就是在写作、批改中反复运作。教师熬更守夜,辛辛苦苦改了个密密麻麻;而学生拿到作文本后,看看分数就合上了,根本不去追究为什么,这样,无论老师付出多大努力,作文的批改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

教师希望利用作文的评语达到作文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学生写作文后希望看到的更多是的老师对他的作文的肯定,如果每次批改都是从提升作文水平的基础上入手,老师写的都是“修改”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作文的评语更多的是老师要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多写优点,慎写缺点,让学生有想写的冲动,有表现的欲望,表达的渴望,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就多了一分自信和灵感。至于写作修改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批,这样效果更佳。

作文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者有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学习制度,加以一定的技巧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相信作文的教学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