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生命激励生命

作者:周秋华 时间:2014-07-11 浏览量:3796

我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2004年加盟南山学校,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担任中学部德育干事。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把人分为四类:德才兼备类、有德无才类、有才无德类、无德无才类。认为四类之中,最值的推崇的是第一类,第二类此之,第四类再次之,第三类最不齿。因为有德无才者,虽然成不了大事业,但却可以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小事。能干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甚至可能有大贡献的人;无德无才者,即使想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种事业当然是反面的,是对人民有害的,终因力不从心,最终会一事无成,他们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危害;有才无德者,既有危害社会利益、满足一已私欲的动机,又有能力达到这种目的,他们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五育并重,德育为首”正是以此为基础提出来的。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与治疗疾病有相通之处。治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疾病缠身时,立即进行治疗。这当然是可行的方法,如果不是痼疾,很可能打两瓶点滴,吃几粒药丸,就能药到病除。如果是痼疾,就麻烦了,医学理论上有“患病十年,治病十年”的说法。意思是,疾病的形成,是病菌长年累月聚集而成的结果,不会是一朝一夕骤然发生的。痼疾对身体的摧残是相当严重的,完全治愈,需要较长的时间,不会一蹴而就。有些痼疾,如癌、艾滋病等,一旦染上,可能无药可救。因此,有经验的医生在治疗痼疾时,一般不直接针对病情开出药方,而是采取迂回的方法,先从滋补身体等方面做起,循序渐进,等到身体各方面调节到合适的程度后,才针对病情开出药方。二是注射疫苗。患病之前,先注射疫苗,体内就会产生抗体,抗体形成后,可以自动杀死浸入体内的病菌,这就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这种方法当然要比第一种好,但遗憾的是,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没有人能发明出一种“万能疫苗”,这就造成了预防工作的复杂性。

细思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上面治病、预防的道理不是完全一样吗?当老师们抱怨某生劣根难改,“朽木不可雕也”的同时,并没想到这位学生已疾病缠身,需要先进行滋补,然后才能用药;当老师们抱怨某生太不同人俗,这种方法在别人身上屡试不爽,他却不为所动的同时,并没想到,世上没有“万能疫苗”,“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如:名人事迹、人生感悟、成长历程……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出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2、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德育教育具有灵活性,长期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不能期望举办一次两次讲座就能收到效果,也不能认为整天挂在嘴边就能起到作用。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要在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各种偶发情境,往往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我的做法是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2、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3、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4、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不管作为科任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