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尊重学生差异
作者:范农生 时间:2015-03-23 浏览量:3814树叶有不同,学生有差异。这是公理,人难否认。
因为,学生家庭背景不同,环境氛围不同,所受启蒙教育不同,智商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
应试教育则极力忽视,甚至抹杀这些不同。为了偏狭之目的,为了不费脑子图省事,于是制定统一模式,制作大小一致的框子,截取长短一样的尺子。结果众多学生被僵死、教条的教育制度无情地淘汰,成为牺牲品。而那些所谓的幸运儿,也往往被逼迫、压制得扭曲、畸形。
其实,这是教育上的一种倒退。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能勇敢承认学生差异,并在实际中分别对待。“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合情理又合规律,科学而形象。故其学生各具才华,各有能力,连其认为“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朽”的宰予都能成为言语、文学、德性、政治四科高才生。
而今,人们认识到压抑人性的应试教育之弊病,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强烈呼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差异”。此乃新理念,符合人性发展和社会需求。如此崭新的背景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个性张扬、兴趣广泛、特长得以充分展现的鲜明个体;学校也能成为灵活多样、异彩纷呈的美好乐园。而现实呢?漠视学生差异的现象仍随处可见。
备课过程中的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课时统一,课堂上对学生各项要求的统一(包括我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大胆发言),考试时试卷统一,评价标准统一……
这些“统一”把学生归到同一档次。无论大小、高矮、胖瘦、健全与否,都划为一个级别,其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这也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一种幻想,是一厢情愿,其实也是最简单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与现实严重相悖。
如此,教师越积极,越费心,结果越糟糕。
起点错,过程歪,终点岂能好!
那么,到底该怎样尊重学生的差异呢!下面的例子或许能给大家一些答案。
国内一个访问团在加拿大参观,见一教室门上写着:“本班禁止把花生带入教室。”大家很是不解。猜测多次都不正确。原来是班内一个孩子对花生米有过敏反应,甚至看到都会感到不适。为此,学校特意制定这条纪律。走访中,大家又发现全校只有一个班的老师上课时戴着耳机、话筒。大家揣度失败后,学校给出解释:该班一个孩子听力不佳,只能佩戴特殊耳机才能听清楚。但这不是一般的助听器,其特别之处在于说话者也必须戴上它,双方才能形成“互动”。为此,学校专门拨出款项,为每位到该班上课的老师配备了这种耳机和话筒。
还有一例,是获得地球上唯一的“谜语学”学位的语学家威尔的故事。当年威尔在印地安纳大学学习。该大学有一条了不起的规定,本科生可以自行设计学位课程,专业方向不限,只需满足基础分及学分要求。威尔从小爱猜谜,就试着提交一份谜语学学位课程计划,在一番解说后,居然获得批准。于是,他按自己的规划,念完谜语学课程,写出西方谜语史论文,戴上学士帽,接着考取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三年后获法律博士学位,之后,他没考律师,却进入一家杂志社编写字谜。而今他执掌着《纽约时报》的纵横填空字谜和完全公共电台周日字谜栏目,家藏两万种古今谜语文献,包括16世纪的珍本,创办了全美字谜大赛和万国谜语锦标赛,担任世界各地的谜语赛事的主席、评委或特邀顾问。
看过以上的例子,你是否找出答案?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再回想起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何等的残忍、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