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和克服青春期“闭锁心理”
作者:ns 时间:2012-05-23 浏览量:2659对此,家长和孩子本人往往不知该怎么办。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心理和言行的这种变化,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闭锁性现象”。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青少年的“闭锁心理”除上述言行表现外,还有: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不轻易地和盘托出内心所想,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易做到心理上毫无保留,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似作回答而拒绝回答。青少年男女在这个时期,除了发展一般交往外,也产生了由相互知心而培育起来的友谊。青少年的“ 闭锁心理”是由于思维的发展,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广泛性、深刻性的发展,尤其是对新的自我的出现而产生的。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开始走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加之独立性与自尊心的相应发展,便失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天真,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青春期到来之后所出现的闭锁心理,对个体或是对社会来讲,有两种不可忽视的功效:
其一是一些有为的青少年可以使闭锁心理产生升华作用,成为钻研学术、为社会做贡献和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动力;
其二是可以使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通过窥探人生的奥秘,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文艺作品和发现人生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类进步。然而,青年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闭锁心理,也会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闭锁心理出现后,使青年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苛刻。因此,他们不仅与父母、教师之间不易达到心理相通,在同辈人中也不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易被别人理解,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或出现的孤独之感。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要求,青年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仅想交往得多,还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这一矛盾常常不易被人理解,而自己又不能理解,因而心理常常不能平静,个别人甚至发展为性情孤僻。怎样才能防止和克服闭锁心理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呢?青少年首先要懂得,闭锁心理是自身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若处理不当,会向消极方面发展。因此,青春期青少年要多交正派的挚友,要相信父母和老师,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应向别人倾诉;要积极参加集体的文娱体育活动;置身于沸腾的生活中而不要久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想入非非。对老师和家长来说,必须正视青少年这一正常心理现象,尊重他们的“私秘权”,不可强行让其敞开心扉。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作积极的正面引导。当然,对其错误或危险的苗头,则应及时予以疏导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