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作者:ns 时间:2017-06-13 浏览量:2433

家庭教育中太多的问题、烦恼、困惑纠缠着当今的父母。我们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兼孩子效仿的榜样,父母起着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高尚精神的榜样,崇高人格的榜样,多种能力的榜样,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那么,父母如何做孩子的榜样呢?带着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德林博士(以下简称 “李”)。

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李博士,请您围绕这一话题谈谈好吗?

李:好的。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其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家长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记: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父母有关吗?

李:有关。据各地调查资料显示,多数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与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现在孩子的磨蹭行为,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天生的,有相当一部分与父母自身行为密切相关。有些家长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或书报,这种行为就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的不良行为习惯。

国外权威的儿童教育家经过长期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我国也早就有身教胜于言传之说,不过,这一点远未能被广大父母所接受。在许多家庭,仍然对孩子说得多,自己示范得少,忽略了榜样在家庭中的力量。只要留心,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父母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却把孩子反锁在另一间屋子里,严令其用心做功课,刻苦读书。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天天晚上以电视为伴,书本连摸都不摸。更有甚者,一些父母,夜里或打扑克或跳舞到深夜,或聚友狂欢,在家猜拳行令,让孩子好好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现在的许多家长虽然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都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怎么给孩子当好第一任教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的家长会认为第一任教师就是督促孩子学好功课,孩子不懂的,讲给他听,不会做的,教给他做;孩子有缺点、错误,要批评他、教育他,孩子有优点、进步,要表扬他。这些固然是应该做的,但是并不仅仅限于此。因为单凭空口说教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让他去东,他偏去西,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相反,那些天天晚上都拿出一定时间伏案读书、钻研业务的父母,孩子们大多会自觉地学父母的样子,去认真做功课。

记:专家们建议每一对父母,都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正人先正己”,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您能具体谈谈吗?

李: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不妨先进行一下自我检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实在在的自身的言行的巨大教育力量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

   关心孩子的学习是任何一位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创造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气氛。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茶余饭后父母与孩子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做智慧型父母,请您提出些好的建议。

李:首先父母应当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自我健康的人,自己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律,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

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热爱社会,热爱集体,能认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要具有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再次,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遵纪守法,给孩子做出表率。

最后,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注意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经常和子女谈心,随时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施教。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解决子女的苦闷或烦恼,对孩子出现的各种困难,家长要耐心教育,及时地解决。让孩子感觉你可亲、可信,让孩子把你当作自己的偶像、朋友。 

[关闭]


在线咨询
在线QQ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感谢您的关注!

个人微信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

返回顶部